清理政策有益建材行业长远发展
发布时间:
2022-11-29 20:32
发改委对建材业项目清理政策,将有力控制国内建材行业产能过剩。长远来看,该政策将助推行业整合加快进行,不但可以对产能有更好的控制,也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水泥、平板玻璃建设项目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此拉开了建材业项目清理的序幕。《通知》要求,即日起对9月底前未开工项目全面停建清理,重新审核后方可决定留存,清理工作今年年底前要完成。
发改委对建材业项目清理政策,将有力控制国内建材行业产能过剩。长远来看,该政策将助推行业整合加快进行,不但可以对产能有更好的控制,也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据了解,我国建材行业产能抑制过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08年我国水泥产能18.7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11亿吨,特种水泥与粉磨站产能2.7亿吨,落后产能约5亿吨,当年水泥产量14亿吨。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418条,产能6.2亿吨,另外还有已核准尚未开工的生产线147条,产能2.1亿吨,但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停产的浮法玻璃线已达41条,占总数的20%左右,即使2009年玻璃行业景气度随房地产回暖,停产的生产线复产不足二成。
早在9月初,工信部就已经下发了《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徵求意见稿)》,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执行等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上述原则的项目严禁开工建设。各省(区、市)必须尽快制定三年内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还要求新项目水泥熟料烧成热耗要低于105公斤标煤/吨熟料,水泥综合电耗小于90千瓦时/吨水泥;石灰石储量服务年限必须满足30年以上;废气粉尘排放浓度小于50毫克/标准立方米。落后水泥产能比较多的省份,要加大对企业联合重组的支持力度,通过等量置换落后产能建设新线,推动淘汰落后工作。
该政策对资金雄厚及拥有生产技术优势的大型水泥企业最为有利,有助于龙头企业巩固行业优势。特别是冀东水泥、海螺水泥 和青松建化 等企业,虽然有部分项目可能受到政策影响而停建,但其区域垄断优势将助推其未来业绩成长。
资料显示,冀东水泥河北平泉项目第二期一条日产2,500吨、海螺千阳二期项目日产4,500吨、青松建化克州日产2,500吨和巴州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均有可能被迫停建。
与水泥行业不同,玻璃行业需求除依靠国内房地产建设拉动,出口对行业的影响也很大。由于产能过剩,出口的比例逐年扩大,海外市场的依赖性较强。虽然房地产在2009年二季度开始回暖,但因欧美需求下降,出口萎靡不振,加之行业集中度低,以低端产品为主,行业将进入较长时间的调整。
资料显示,名列前五位的玻璃集团总产能仅占全国30%左右,中国玻璃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市场调控能力较弱,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弱。2008年中国平板玻璃总产量达57,422.9万重量箱,占世界总产量的48%以上,其中出口已占平板玻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2008年,中国浮法玻璃总产量达4.78亿重量箱,其中优质浮法玻璃产量不到占30%。
不过,随着国家加强建筑的节能要求,超白玻璃、中空玻璃、防紫外线玻璃等产品将有较大需求。目前,此类产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进入壁垒,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需求潜力,仅有金晶科技、南玻和中航三鑫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其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资料显示,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每年消耗的能源相当于15亿吨标准煤,其中30%左右为建筑消耗,而玻璃门窗的能量损耗占整个建筑物能耗的50%左右。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建筑能耗水平规划,到2010年,建筑能耗要在1985年的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2020年达到65%。在现代建筑物中,追求大面积采光的玻璃设计已成为潮流,但这与建筑设计的节能性取向产生了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采用功能性节能玻璃取代普通建筑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