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闻资讯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读懂十二时辰,就读懂了人生

发布时间:

2022-11-29 20:25


中国人的十二时辰

 

 顺天时而为,

 接地气而活。

 

古时候的中国人,将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刚好是今天的两个小时。从西周起,人们就为每个时辰取了优雅别致的名字,又以地支来表示。每个时辰名,或描绘了天地间一景,或是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子时

23:00-1:00

 

夜半,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又名子时、子夜、中夜,意为孕育。夜半为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古历分日,起于子半”,此时的天空,像婴儿的眼眸,黑得纯粹,人早已歇下,老鼠会悄悄出洞活动。

 

夜半,宜睡眠,忌熬夜,此时,人们应该注意:“安睡以培元气,身必欲侧,屈上一足。先睡心,后睡眼,勿想过去、未来、人我等事。惟以一善为念,则怪梦不生,如此御气调神,方为自爱其宝。”(睡眠是培植元气的最好方式。侧睡、曲足让血液归心,以获安宁。不要胡思乱想,这御气调神的法宝。)

 

夜半人的气血都已降到最低值,现在睡觉,是为了补上一整天的能量。所以,这时不要熬夜。除非你能像一千多年前的张继那样写出千古名诗《枫桥夜泊》:

丑时

1:00-3:00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丑是“扭”的本字,此时天地间似有一双大手,正把夜幕与白天互相扭转。此时,守时的公鸡发出清啼,棚户里的牛正在咀嚼着青草,而人应该处于熟睡状态,如果此时失眠,可以:

 

“精气发生之候,勿浓睡,拥衾坐床,呵气一二口,以出浊气。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及熨两目五七遍;更将两耳揉卷,向前后五七遍,以两手抱脑,手心恰掩两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二十四,左右耸身,舒臂作开弓势五七遍;后以两股伸缩五七遍;叩齿七七数;漱津满口,以意送下丹田,作三口咽。清五脏火,少息。”

 

此时为人体精气生发的时候。如果此时失眠,可披着被子,坐在床上,呵一两口气,把体内浊气吐出。然后:把两只手搓热,摩擦鼻子两旁,并用搓热的手慰热双目35遍。把两只耳朵分别向前、向后揉卷35遍。用两只手抱住后脑,双手的手心恰好掩住双耳,用食指去弹中指,击打后脑勺24次。再左右耸身,像开弓一样拉伸双臂,49遍。两腿伸缩49遍;最后,叩齿49次,用意念将唾液送下丹田,分三口咽下。如此可清除五脏之火,让生发精气的肾脏得以休养。

寅时

3:00-5:00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平旦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孟子,告子上》中说“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此时,太阳虽还未出地平线,但遥远的天际处早已显现一线生机,老虎也蠢蠢欲动,是为寅时。

平旦,熬过了黑暗,终于要迎来晨光,这天蒙蒙亮的时刻,属于所有坚持着、饱含希望的人,正如陆游诗里那样:

卯时

5:00-7:00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日出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先民们告诉我们,要日出而作。在古代,这会儿,官员们要上早朝、清点人数,称为“点卯”。

此时节,人们要注意:“见晨光,量寒温穿衣服,起坐明窗下,进百滚白汤一瓯,栉发百下,使疏风散火,明目去脑热。”

晨光初露,宜起床。看天气寒暖穿衣。起床后,坐在明亮的窗户下,喝一杯白开水。梳头发百余下,可疏风散火,明目去脑热。

                                                     辰时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