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闻资讯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中国水泥行业十一.五期间杰出人物精英榜新鲜出炉

发布时间:

2022-11-29 20:31


 

中国水泥行业十一五期间杰出人物精英榜新鲜出炉

 

20062010期间,在中国水泥行业的舞台上涌现了一批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的言行影响、推动着行业不断地前行。人物是时代的风向标、晴雨表,我们试图通过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来回顾当年的经济事件。如果需要为5年来的中国水泥行业编著一部历史,十一五期间中国水泥杰出人物评选无疑是最好的佐证材料。这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值得我们关注和敬仰,他们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烙下了印记。这份精英榜是对“十一五”中国水泥行业热点的最好注解。日前,有中国水泥协会主办的《中国水泥》杂志经过认真遴选,新鲜出炉,用这种方式记录着中国水泥前行的步伐。

(中国水泥终身成就奖)

陆宗贤  1931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就职上海水泥厂。1933年前往当时水泥科技领先的德国深造,获得水泥专业特许工程师学位。1935年回国,先后参加了云南水泥厂和重庆建成水泥厂勘查创建工作。1944年任贵州水泥公司总经理,并参与了华新水泥新厂的工程设计和国外设备定购工作。1948年,他任华北窑业公司总经理。陆老主持组建了我国水泥行业第一家研究机构——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1952年,他受王震的邀请,先后筹建新疆第一水泥厂,第二水泥厂,出任总工程师。他为新疆培养了第一代的水泥技术人员。为开发和建设边疆奉献出了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岁月和心血。1978年,陆老回到北京,在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任副总工程师,1979年出任国家建材工业规划院总工程师。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数十年如一日,为寻求实业报国、发展水泥工业不懈奋斗,为我国水泥科技进步殚精竭虑。他投身建材行业50多年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创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钻研科学,求真悟道,锲而不舍的学者风范,是后人仿效的楷模。水泥壹泰斗百岁陆宗贤。

王燕谋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化工系本科,1958年底赴苏联列宁格勒建工学院留学.1962年获苏联技术科学博士学位。从中国建材研究院工程师到副院长、院长;1982年调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工作,历任副局长、局长等职务。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国家建材局科技委员会主任。他曾参加试制大坝水泥;主持研究油井水泥缓凝机理;指导研究开发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1978~1979年组织引进国外日产4 000吨熟料水泥新型干法成套设备,用于冀东水泥厂和宁国水泥厂建设。他曾主持研究制订和组织实施中国建材工业技术政策;决策建设水泥新型干法新技术示范生产线;重点推进水泥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的发展,决定引进水泥新型干法设备设计和制造专利技术,提出和领导实施水泥T型发展战略。1994年卸任局长职务后,任然活跃在水泥行业,继续帮助建材企业改革和发展。

一位行业公认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领导者,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水泥行业的发展和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70多岁高龄,依然活跃于水泥行业,他以不懈的追求,实践并见证着中国新型干水泥行业从兴起、勃发到繁荣的过程。

 

(十一五期间中国水泥杰出人物奖)

宋志平(中国建材集团公司董事长)

获奖理由:他是资本运作的专家,更是资本运作的“赢家”。他将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南方水泥的并购案是他的骄傲。在低迷的南方经济区,他吹响了水泥的“集结号”,掀起了重组联合“红色风暴”。接二连三的并购举动,让业界瞠目惊叹,南方水泥从零发展到有上亿吨产能规模的企业。借香港上市,他用资本杠杆撬动成片的区域市场。他推进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强烈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世人所见。中国建材利用自身作为纽带,把各种社会资源有效地连接起来,在不断的整合中创造价值,为企业扩张提供了新思路和可供借鉴的范本。宋志平,不愧为利用资本重塑大格局的领导者。

谭仲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总经理)
获奖理由:他稳健内敛,目光卓越。“中国中材”更名揭牌,标志着企业新的起点。水泥板块确定了“西部战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先后收购、控股汉江水泥、天山股份、赛马实业、祁连山,将西北市场打通连成片,掌控水泥产能从零激增至70000万吨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水泥王”。他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集成队伍,成为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水泥工程项目系统集成服务商。“SINOMA”在国际水泥工程市场占有率已稳居全球第一,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更成为中国水泥的骄傲。谭仲明,学者型企业家、水泥巅峰争霸的风云人物!

郭文叁(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获奖理由:他是中国水泥的领跑者,“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他让中国水泥赢得世界同行的尊敬。 几年间,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陆续都到一个企业视察,别说在水泥行业,就是在全国也是少有,这足以说明海螺的成长魅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超的区域布局能力保证了海螺屡战屡胜。针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他及时调整战略,在控制华东及华南市场之后,向中西部市场点子布局。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处置垃圾等技术均居行业领先,彰显龙头风范。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位优秀企业家的魅力风范和社会责任。郭文叁,安徽海螺的“教父”,水泥行业的“龙头老大”!

 

 

张增光(河北冀东发展集团董事长)

  他个头不高,却是“中国水泥工业排头兵”。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牢牢把握机遇,快速推进规模扩张,产能位居国内三甲。更名为冀东发展后,完善了“突出主业、相关多元”的企业发展战略,增加赢利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他把产业链横向延伸到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机械维修;纵向延伸到混凝土、房地产、干粉、外加剂等相关产业。通过与德国海德堡集团、三友碱业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等不同性质的企业合资合作,不仅实现了用有限的资金快速发展,而且为公司向国际化发展积累了经验。将企业战略拓宽多元化发展道路,张增光,有名的摸爬滚打实干家、中国水泥界的领军人物!

张才奎(山水水泥集团董事长)

他做事执著,不甘平庸,永不言败;他有种霸气,说一不二,雷厉风行。人不倒、志不灭、事竟成是他的格言。“一个张才奎改变了整个山水”的话,一点不夸张。他积极倡导并践行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转变增长方式。体制改革艰辛曲折,受让国有股权,实现由国有向民营的跨越。牵手摩根等国际财务资本,香港成功上市可谓惊艳一跳,为山水集团实现产业升级、规模扩张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收购辽宁工源,业界刮目,北上天津、辽宁、内蒙;西进山西、新疆,实现由区域性集团向全国性集团再向国际公众公司的跨越。无所谓,大无畏,张才奎的职场写照。

 辜成允(台湾水泥公司董事长)

子承父业身负重托,目光远大厚积薄发,鹰式管理改造台泥。他不单是家族企业的集成者,更是创新者再造者。他力排众议布局华南,将自己下一个舞台定在大陆,这足以体现辜成允的胆略魄力和聪明才智。深耕华南问鼎华南如期实现,两岸四地联动布局日臻完美。合纵连横,大整合尽显逆势雄心,兼并嘉新京阳,收购昌兴水泥,他导演年度水泥行业最大并购案,让台泥后来居上,一跃拥有了5000万吨产能。磐石级品质鸡尾酒式服务胜人一筹,让客户享受超值服务。青出于蓝胜于蓝,辜成允,台湾水泥行业领袖、两岸三地华南水泥王!

李叶青(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他将民族品牌与国外资本完美结合,将外企投资理念与中国本地特色结合;他力主推进传统产业实现了工艺装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他积极加大节能降耗投入,延伸水泥产业链,探索实施低碳减排新途径;他自觉担当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排头兵的角色。目前华新在湖北、湖南、江苏、云南、西藏、河南、四川、重庆等地拥有40余个分(子)公司,年水泥生产能力近6000万吨、商品混凝土生产能力400余万立方、水泥设备制造能力5万吨,总资产达160余亿元,员工总数10000余人,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李叶青充满激情与智慧,一定会铸就新的梦想。

章小华(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获奖理由:他是水泥行业的少帅他20多岁当厂长,30多岁就任集团董事长,不满40的他就成为中国水泥协会的副会长。他远见卓识和过人胆略把红狮控股从一个乡镇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带入了中国水泥十强行列。他是探索和创新的高手,智慧和诚信的化身。他经营和资本双轮驱动,在金融风暴形势下,美国高盛却看好红狮投资入股,加速红狮挺进中西部地区,做强水泥主业。 是位细节大师,红狮的精细管理是出了名的,成本很低,吨水泥投资也是全国最低的。红狮规模虽然不是最大,但是竞争力却是行业最强。 他积极抢抓机遇,从容应对挑战,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章小华,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王伟(中材国际董事长)

获奖理由:他用敏锐地提出EPC(工程设计+装备供货+工程建设)总承包系统集成服务是市场制胜法宝;他用智慧的力量,把企业推上了快速发展的大道。他领导企业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一路高歌,短短几年就成为全球水泥工程承包的新霸主。中材国际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了高端化,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目前全世界建成和在建的万吨水泥生产线共18条,中材国际包揽了其中13条。2005年进入国际市场,2008年市场占有率达34%,位列全球同行第一。哪里有水泥工程,哪里就有SINOMA。中材国际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水泥人的骄傲。大浪淘沙,王伟勇立潮头。

周俊卿(华润水泥控股公司董事长)
获奖理由:在水泥企业男人圈里闯江湖的她,丝毫不显柔弱,巾帼不让须眉。她干一行爱一行,外行迅速变内行。2006年面对发展低潮,华润水泥暂时退出资本市场。挫折没有压倒倔强不服输的她,坚定信心扎实苦干,励志重返香港股市为发展募集资金。200910月,华润水泥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获得市场再度认可,峰回路转实现了企业蜕变。入主海南国投,拍得春江水泥,收购福建熟料生产线及水泥粉磨线,建西江、江门等数家船运公司,建设封开、春湾等数个水泥基地,实施江海联运战略;随后,她又挥师北上,并购山西福龙水泥,开拓北方疆土,扩张华润版图。周俊卿,华润水泥彰显巾帼风采

徐德复(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获奖理由:他是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领军人物,他高瞻远瞩、果断决策。亚泰水泥问鼎东北、跻身水泥行业12强,浸润着他的心血和智慧。十一五期间,亚泰水泥快速发展,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销售网络覆盖了东北三省,行业的优势地位和市场掌控能力日臻完善。在他的带领下,亚泰水泥发挥了循环经济试点的典范作用,亚泰水泥创利能力和管理成熟度显著提升。引入战略投资者CRH公司,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延长水泥产业链,令业界所瞩目。他是一位实干家,生产有方融资有道,财富增值企业兴旺。徐德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东北水泥王。

熊建华(四川峨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获奖理由:他用“滚雪球”的方式,把一个乡镇立窑小厂发展成为西南地区产能最大,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的、年产1100万吨生产规模的水泥生产企业。峨胜公司成功开创了新型干法工艺生产低碱含量、微膨胀性中热大坝水泥的先河,高端水泥应用于世界第一高拱坝—锦屏水电站和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大坝工程,在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上随处可见“峨胜”的身影,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峨胜水泥却呈现了供不应求。在企业转型中,他掌舵的企业从“小舢板”发展到“水泥航母”,从容越过千万吨级大关。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注,才能做的更好。 熊建华,新生代的水泥界精英。